close

這篇是翻譯自NPR Music的文章:Double-Blind Violin Test: Can You Pick The Strad?

在進入文章之前,先了解一下甚麼是/誰是史特拉底瓦里(維基百科)



(圖為1729年製作的Solomon, ex-Lambert Stradivarius,為史特拉底瓦里成熟期製作的小提琴)
 

在小提琴的世界中,史特拉瓦迪里與瓜奈里,都是極為神聖的名字。三百多年來,製琴師與科學家們費盡心思研究,如今還是沒有人能指出,是甚麼讓他們製作的樂器發出的聲響如此與眾不同。如今,一份新的研究顯示,也許它們並沒有那麼的不同。

好的,現在做個測試,下面有兩段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的演奏片段,由同一個演奏者演奏,其中一段是用史特拉瓦迪里,另一段是用1980年製作的小提琴,你能分得出來差別嗎?

(譯者註:請至原文網頁試聽,Double-Blind Violin Test: Can You Pick The Strad?)

這是個困難的選擇,但一個專業的小提琴演奏家應該能夠分得出來,對吧?

最近有一組研究人員想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,他們在印第安納波里斯的一間旅館中,集合了一群專業的小提琴演奏者,在那裏準備了六把小提琴-兩把史特拉瓦迪哩,一把瓜奈里,三把現代製作的小提琴。每個人都戴著黑色的眼罩,所以它們看不到小提琴。

然後研究人員告訴受測的演奏家說,這些都是很好的小提琴,其中有一把是史特拉瓦迪里,請他們演奏之後,判斷琴的真正身分。

研究團隊中,有一位密西根州來的製琴師Joseph Curtin說「沒有跡象顯示受測者分得出來他們在拉哪把琴,這真是讓我驚訝。」

Curtin說,這十七位受測的演奏家被要求選出哪幾把是老的義大利琴,「有七個人說他們分不出來,有七個選錯了,只有三個選對了。」

Claudia Fritz設計了這整個實驗,他是來自法國科學研究中心的聲響物理學家,同時也是一位長笛演奏者。他表示這個實驗比之前的實驗要嚴格,因為這個實驗採用了雙盲測試。直到測試結束前,沒有人知道哪把琴的身分。也就是說,這個實驗排除了受測者先知道手上提琴的身分,而且可能是Fritz Kreisler或者是Henryk Szeryng拿過的預知偏差。

而且這個實驗是讓職業演奏者,而不是聽眾做選擇。

Fritz說有些受測者告訴她,他們非常確定哪把是現在的琴,哪把是是老義大利琴。

『喔,對我來說這把聽起來太新了』她回憶一位受測的演奏者所說的,但是這是一把史特拉瓦迪里;另一位受測者說『喔我好愛這把的聲音,有著老義大利琴的聲音,如此的溫暖』,但那是一把新的琴。

 當Fritz要求受測的演奏家選擇他們想要帶走的提琴,有將近三分之二的人選擇了新的琴,他在其他類樂器的測試也顯示了一樣的結果。「我還沒遇過一致的」她說「從來沒有,人們不會承認的,他們就是喜歡不一樣的事情。」

事實上,在統計上唯一明顯的傾向是,其中一把史特拉瓦迪里是大家最不喜歡的,而其中一把新作的琴則比較受到大家的偏好。

好了,到底這麼多年對於老提琴的研究又是為了甚麼呢?從設計、木頭、漆,甚至到使用的膠,如果沒有人分得出來差別,那這一切的重點又是甚麼呢?

嗯,Fritz認為研究者應該更具焦在人而非木頭。

「人們看著小提琴,試著了解它如何振動,背後的機制是甚麼。」Fritz談及以前的研究,「但沒有人真正的去研究人的因素」,她表示她的研究就是想了解人們如何選擇,以及怎麼樣去做評斷。

Curtin已經花了很多年試著去掌握這些舊世界樂器的特色,他並沒有因為實驗結果而感到挫敗。「如果新作的樂器進步了,並不表示舊的樂器就會退步」,他說「問題是,從一把新的樂器所能發出的聲音,是否能和一把舊的一樣好。」

這些老義大利琴的聲音當然很棒,但是並不必然是比新的提琴好,或是和新的有明顯的差異,他說,這更關乎聽者的心理,或者是耳朵。

杜克大學神經科學教授Dale Purves表示「這個實驗顯示,當我們把原本的認知給抽離了之後,人們覺得很特別的東西,其實未必那麼特別。」

本研究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期刊。

喔,對了,上面那兩段音樂,到底哪一段是由史特拉迪瓦里演奏了呢?是第*個。

 

(*註:呵呵小編有猜對唷,大家自己請聽聽看吧。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音樂魔法屋 的頭像
    音樂魔法屋

    音 樂 魔 法 屋

    音樂魔法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